Posts

Showing posts from May, 2018

早期伊斯蘭教與耶路撒冷

Image
  唐朝史書上提到的大食帝國,嚴格來說是指阿拉伯帝國的白衣大食( 奧米亞王朝 )及黑衣大食(阿拔斯王朝)。唐朝、阿拉伯帝國及同期的拜占庭帝國,基本上是當時地球上最強大的帝國。阿拉伯帝國主要以航海技術、貿易及數學等科技力量見長。 以色列人第二次流亡後600年,羅馬經歷了多次翻天覆地的轉變,其中包括採用基督教為國教(公元380年)、東西羅馬分治(3世紀末至4世紀)、西羅馬滅亡(476年),以及不久前東羅馬帝國擊敗波斯帝國(602至628年)。此時阿拉伯半島卻有一人憂心忡忡,苦苦思索如何拯救淪落的阿拉伯民族。他或沒想到自己即將踏入歷史舞台,其解救方式亦將會為人類歷史帶來巨大的衝擊。 以文明水平而言,7世紀的阿拉伯人遠遠落後於鄰近的兩大帝國:東羅馬及波斯帝國。阿拉伯人一直在半島沙漠中遂水草而居,只有少量定居點擴展為有相當規模的城市。在遊牧民族的生活中,人生雖然不算富足,但是社區內人人互相關懷——慷慨是阿拉伯民族的美德嘛。在這片沙海中,一個人有機會一夜之間失去所有財富,絕對需要他人伸出援手,方能渡過難關。試問誰願意幫助吝嗇的混蛋?   伊斯蘭教最初雖然是基督宗教的一個變體,但也很在地化地將沙漠部落的傳統價值觀揉合其中。沙漠部落對有需要的人無私實施救助的美德,成為日後伊斯蘭教 sadaqah (施捨)與Z akat(天課 ,一種救濟貧苦的課稅,也是伊斯蘭教重要教義)的濫觴。(網絡照片) 這種美德因為麥加帶來的繁榮而逐點消失。每一年,大批朝聖者都會湧入城市,帶旺了酒店和飲食業,亦為不同的商家創造致富機會。富人透過經商而累積前有未有的財富量,收入也漸漸穩定,根本不需要擔心一夜破產。慨然如此,富人又何必幫助窮人呢? 阿拉伯人也能接觸外來宗教。由於商人來自五湖四海,各式各樣的宗教故事和儀式也傳了入阿拉伯半島,包括猶太教和基督教。 穆罕默德出生於麥加的統治家族,卻是沒有甚麼地位的邊緣人。雖然比他年長的妻子為他帶來財富,但是穆罕默德深深體會到社會一點也不平等。 他認為當時的貧窮根源,是貪婪正一步步侵蝕傳統阿拉伯民族的美德。除此以外,阿拉伯半島的商貿雖然愈來愈發達,但城市之間不再互惠互利,而是為財富而互相攻訐。結果?阿拉伯民族將會徹底分裂,各派系任由強大的東羅馬及波斯擺佈。     聶斯脫里派教會(東方

以色列的土地情意結

Image
  一名斷腳的巴人以古老的投石索對抗以軍,對手是哥利亞,但他不是大衛......據當地消息,這名抗爭者已被以軍擊斃。(網絡照片) 美國決定將駐以色列大使館由特拉维夫(Tel Aviv)搬遷至耶路撒冷,引起巴勒斯坦不滿,觸發長達6星期的示威。大批巴勒斯坦人前往邊境,抗議美國的搬遷安排,同時紀念70年前以色列立國後造成的浩劫日(Nakba)。以色列於5月14日開火鎮壓,導致58人死亡,多人受傷。兩國在次日的聯合國會議中針鋒相對,巴勒斯坦控告以色列反人類罪,而以色列反指哈馬斯政府以平民為人質,暗示責任不在以色列。